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財經 > 經濟觀察家 > 正文

?顯世華章/粵港優勢互補 推動高質量發展\立法會議員 周文港

2023-02-17 04:25:00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農歷新年假期過后,全國各省市相繼召開經濟工作的動員大會,爭先恐后“拚經濟”。作為內地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省在新年后第一個工作日便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是其中的一個佼佼者。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會上指出,廣東未來的發展不可能繼續拚土地、拚價格、拚勞動力,唯有通過高質量發展向上突圍,同時也提出“再造一個新廣東”的宏偉愿景。而廣東未來的工作抓手將依托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動力源,以及發揮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臺的帶頭作用。

  事實上,廣東省經過40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具備相當的經濟實力,不僅是全國制造業大省,經濟總量更是連續34年居全國首位。從全球來看,廣東省亦是世界工廠的重要基地之一,從發展體量上(以GDP規模計)已躋身為全球前十大經濟體,并超越亞洲四小龍的規模。最重要的是,廣東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重大成就,一個獨特的區位優勢就是毗鄰港澳,借助港澳兩個特區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實現了經濟飛速發展。廣東省只要與港澳之間能夠優勢互補,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前景是樂觀的。

  另一方面,香港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經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當前亦面對增強發展動能的大好時機?;浉蹆傻匕l展至今,早已進入唇齒相依的融合階段,香港要增強發展動能離不開大灣區的優勢,方能令相關的工作事半功倍。

  然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自2019年出臺以來,遭遇重重阻礙,實際推進速度未如理想,亦是不爭的事實。因此,香港在迎來全面通關之后,社會各界必須要全力以赴地參與大灣區建設,以此為切入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中,同時為推動本地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以及經濟結構轉型,爭取實現新的突破。

  合力打造創科中心

  筆者留意到,香港與內地實施全面通關以來,大灣區建設有明顯提速的跡象。2月6日,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率隊的香港考察團抵達廣州南沙慶盛站,開啟為期兩天的考察活動,代表團成員通過全方位、深入了解南沙的最新發展情況,有助香港在多個領域加快和南沙開展合作。2月8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公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重點推動橫琴重大政策落地,并力爭在今年內實現“封關運作”。2月9日,國家出入境管理局推出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簽證計劃,對包括杰出人才、科研人才等在大灣區工作的內地6類人才發放往來港澳的人才簽注,可申辦的簽注有效期最長可達5年,以便利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技術等要素資源的便捷高效流動。以上種種舉措都是加速三地融合的明顯信號。

  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通關后香港特區政府與工商界應更加主動作為、奮起直追,透過走入大灣區不同城市,親身了解最新發展情況,并從不同領域推動大灣區建設收獲實實在在的成果,朝著國際一流灣區的目標大步前進。眾所周知,發展創新科技既是國家賦予大灣區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亦是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共同驅動力。香港近年致力發展創科產業,可在大灣區的平臺上更好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例如在基礎科研、資金融通、市場聯系、頂尖人才等方面的長處;同時可借廣東省在科技成果轉化、制造業產能等方面的優勢,透過彼此間的供應鏈分工及資源互補,加速打造成國際領先的創科中心。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創科發展藍圖》,提出實現香港“新型工業化”,特區政府會加強支援具策略性的先進制造產業發展,包括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芯片。同時,廣東省政府亦強調“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在早前制定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亦將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能源納入其中。香港雖然在發展新能源、半導體等科技產業具有獨特優勢,但難以在本土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須聯合應用科技發展成熟的深圳,以及作為生產制造基地的東莞、佛山等地,進一步發掘彼此在產業上的互補性,在研發、資金、測試到生產全過程展開密切合作,從而各展所長。

  建設高端服務基地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廣東提出“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廣東產品、廣東企業、廣東產業”。筆者建議,除了已在廣東投資設廠的港資制造業企業應順勢而動,加緊經營模式的轉型升級,把握時機建立和發展自身品牌外,香港較國際化且具有較高水平的各項專業服務,可作為廣東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的支援平臺和合作伙伴,向他們提供資金管理、市場行銷、法律合規、品牌推廣、風險管理等全方位的高增值服務,滿足廣東企業規范化、品牌化和國際化的發展需求,而香港的生產性服務業亦可借勢擴展業務版圖,成為服務廣東乃至全國企業的高端服務基地。

點擊排行

一级片xxxx39|国产精选午夜福利91在线网|国产一级特黄a片|2023最新一级A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