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內地 > 正文

高價彩禮現象調查:農村比城里高、家庭越困難越高

2023-02-16 09:56:40新華社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江西某地不含車房彩禮超過38萬元;河南某地全款買車買房之后還要二三十萬元彩禮;福建某地彩禮最多甚至高達200萬元……伴隨著春節的結婚高峰,高價彩禮再次成為熱點話題。

  彩禮本是一種傳統婚俗,寄托著父母對新人的美好祝福。然而,“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一些農村地區的彩禮居高不下甚至一路看漲,并出現農村比城里高、家庭越困難越高等怪現象。

  難以承受彩禮之重

  這個春節,從江西農村到省城打工的夏軍(化名)又在為找對象發愁,30歲的他在村里人眼中已屬大齡青年,常常被家里催婚。

  “現在結個婚太不容易!”夏軍說,在當地,找對象一般要男方在縣城有房、有車,還要出筆彩禮,一般是28.8萬元。他算了筆賬:縣城買房首付約20萬元,裝修約15萬元,轎車10多萬元,加上28.8萬元彩禮,僅這些就需70多萬元。

  “我打工每月掙6000元,一年能存三四萬元,結婚光靠自己的積蓄很難承受。家里想先湊錢把房買了,彩禮錢只能向親朋好友借,婚后慢慢還。”夏軍說。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通過持續深入開展移風易俗,一些地方彩禮有所下降,甚至出現“零彩禮”,但也有不少地方彩禮依然居高不下。多名受訪群眾表示,當地上百萬元的“天價彩禮”并不多見,但二三十萬元的彩禮確實較為常見。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地方的彩禮還越來越高。“兩三年前我們這邊彩禮一般是10多萬元,如今不少都是20萬元起步。”中部某縣一名村民說,今年春節,同村一戶人家娶媳婦,不算置辦婚宴酒席、購買金銀飾品等,僅彩禮就22.8萬元。

  “這些年我們這兒彩禮一路上漲,從十多年前的8.8萬元漲到18.8萬元,再到28.8萬元,如今一般都是38.8萬元。”贛北地區一村民告訴記者。

  高價彩禮衍生出一系列社會問題。一些受訪村干部、村民說,當地有的人家相親時先要談好彩禮,給了彩禮再開始交往,雙方后來沒走到一起因退還彩禮引發的糾紛時有發生。

  高價彩禮背后的深層原因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高價彩禮難根治,背后有深層次的文化、經濟等原因。

  “在傳統觀念里,彩禮高代表嫁得好。誰的彩禮高,誰就嫁得好。”一些受訪群眾表示,女方要彩禮,不是要多少錢而是要面子。如果誰家沒收彩禮,往往被認為男方家庭困難或自家姑娘有缺陷。

  在長期的收送彩禮中,一些地方形成明碼標價的地域“行情”。

  “我們這兒彩禮18.8萬元左右”“我們這兒一般是二三十萬元”……記者調查發現,各地彩禮往往都有地域“行情”,談彩禮時一般不會明顯偏離“行情”。

  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汪二鎮徐家村村民賴毛仔說,人們在談彩禮時一般會參照當地“行情”,同時也會相互攀比。彩禮高的有面子,明顯低于“行情”的就感到難以接受,“這也是彩禮很難降下來的原因之一”。

  除普遍的地域“行情”外,一些地方往往還存在“條件越差彩禮越高、家庭越困難彩禮越高”現象。中部地區一名村支書說,他們村鄰近縣城比較富裕,彩禮一般是18.8萬元,但當地一些偏遠村莊卻高達28.8萬元甚至38.8萬元。

  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泗瀝鎮王灣村村支書鄭兵和說,家庭條件困難的,往往要出更高彩禮才能娶到媳婦,“家庭條件好的,很多人爭著把女兒嫁過去,反而可能不高”。

  農村適婚青年“男多女少”也進一步抬高了彩禮。“村里姑娘嫁到城里多,城里姑娘嫁到村里的寥寥無幾。”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藍坊鎮魏家村村支書魏三忠說,村里適婚青年中男青年約占七成,娶媳婦難問題突出。

  加快鄉村振興改變婚姻觀念是根本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風易俗規范,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黨員、干部帶頭示范,扎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受訪干部群眾和專家建議,盡快采取標本兼治的有力舉措,推動農村彩禮“降溫”。

  甘肅定西市明確婚嫁禮金不超過5萬元,江西貴溪市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抵制高價彩禮,湖南江永縣培訓農村婦女干部等當“新媒婆”弘揚婚俗新風……近年來,一些地方探索了一系列抵制高價彩禮、推進移風易俗的舉措,取得一定成效。

  鄭兵和說:“我們這里是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村里成立紅白理事會,誰家要結婚、彩禮多少等,都能及時掌握,并主動介入抵制高價彩禮。比如,今年春節村里一戶村民家里辦婚事,剛開始對方要彩禮28.8萬元,通過我們多次上門做工作,最終降到8.8萬元。”

  一些地方還通過舉辦集體婚禮等形式,引導群眾轉變婚俗觀念,在全社會營造文明健康的婚禮新風尚。彩車巡游、新婿登場、跨馬鞍、執手之禮……去年12月,一場傳統中式集體婚禮在江西省武寧縣舉辦,參與的16對新人都是“零彩禮”。其中一位新娘付婷說:“彩禮不是婚姻幸福的籌碼,這種集體婚禮簡單而又充滿儀式感,身邊很多人說我的婚禮辦得好。”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等人建議,結合移風易俗和生育政策優化調整,進一步引導群眾破除舊觀念,樹立“彩禮高換不來家庭幸福”“感情才是美滿婚姻基礎”等理念,摒棄高價彩禮的婚嫁陋習。

  “高價彩禮問題在欠發達鄉村更突出。”南昌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建生認為,從根本上破解高價彩禮難題,必須加快推動鄉村振興,不斷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年輕人愿意留在鄉村發展,讓更多男女青年愿意在鄉村安家落戶”。

  多地開展婚俗改革,破除“天價彩禮”陋習

  13日發布的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扎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近年來,“天價彩禮”、婚禮惡俗鬧劇等頻頻出現,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多地積極開展相關改革。2021年4月以來,全國已確立32個婚俗改革實驗區。這些改革成效如何?“新華視點”記者展開調查。

  實驗區從四方面推進婚俗改革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劇烈變遷,婚俗也發生巨大變化,一些地方的“天價彩禮”、盲目攀比等婚姻陋習與現代文明社會形成巨大反差。如何為愛“減負”,讓婚俗與時俱進,各地不斷開展探索。

  設立婚俗改革實驗區是推進婚俗改革工作的一項重要抓手。2021年4月,河北省河間市等第一批15家單位被確立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2021年9月,結合實踐經驗和各地意愿,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等17家單位被確定為第二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進一步擴大試點覆蓋面。

  按照相關要求,這些實驗區從開展婚姻家庭輔導、倡導簡約適度婚俗禮儀、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家教四方面入手推進婚俗改革。

  在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方面,各地建立健全一站式、多元化的婚姻家庭服務機制。目前,我國84%的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設置了婚姻家庭輔導室。

  在創新婚俗禮儀方面,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并實現頒證常態化,引導當事人用莊重的頒證儀式代替大操大辦。

  在提升服務質量方面,32個實驗區普遍提升了婚姻登記軟硬件環境,設立了婚姻文化館或婚姻文化長廊,幫助新人深化對婚姻的認識和理解。

  在整治不正之風方面,各地基層自治組織把抵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對彩禮、婚宴、隨禮等標準、參加人數等作出規定。

  監管、調解、鼓勵、保障多管齊下

  遏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是婚俗改革一項重點內容,也是各實驗區重要發力點。各地不僅進一步強調監管,還提出很多具體行之有效的辦法。

  ——加大對公職人員的監管力度。

  在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全區233個行政村、76個社區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理事會活動章程,將彩禮限額原則上不超過6萬元等規定寫入村規民約并公開上墻。

  在江蘇省東臺市,建立公職人員婚前廉政談話、操辦婚嫁事宜報告備案、違規操辦婚嫁事宜歪風查辦三項制度,引導黨員干部帶頭做到婚事新辦、簡辦、廉辦。

  ——舉辦零彩禮集體婚禮。

  大紅的喜字、鮮艷的綢緞、芬芳的鮮花……2022年5月20日,被裝點得喜氣洋洋的河間市大莊村紅色禮堂內,正在舉行一場零彩禮集體婚禮。來自興村鎮北李子口村的一對新人——明亮、趙聰敏,身穿中式喜服,和其他6對新人一起,在鄉親們的祝福下掀蓋頭、拜天地、行結發禮。

  “我看上的是明亮這個人勤勞肯干,有沒有彩禮不重要。”趙聰敏說,雖然沒收彩禮,但能參加這么有紀念意義的婚禮,也給小日子開了個好頭。

  “5·20”零彩禮集體婚禮是河間市推動婚俗改革的重點舉措之一。2021年以來,在河間市民政部門辦理的新婚登記中,不少是零彩禮和低彩禮。

  ——加強調解和鼓勵。

  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大槐樹村村民張盼還記得,自己在談婚論嫁時曾因彩禮犯了難。“我們當地的習俗是彩禮12萬到15萬元,外加一輛車和寶雞市區的一套房,這下來得小一百萬元,村里人哪里拿得出來!”多虧當地紅白理事會的調解和勸說,女方家把彩禮降到6萬元。

  在邯鄲市肥鄉區,獲評“移風易俗好家庭”的家庭成員可獲得免費體檢、1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等各項優惠政策,釋放正向激勵效應。

  ——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

  婚俗改革涉及的是群眾風俗習慣,更需要動員群眾的力量。一些實驗區通過公益創投、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社會組織、民間團體等社會力量參與婚俗改革相關工作。

  2022年,成都太陽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受四川省民政廳委托,對省內各地收彩禮等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分析。“我們團隊走訪了12個不同地區的婚姻登記處,積累了大量一手素材,最終形成相關報告,為下一步民政部門出臺有針對性的舉措提供參考和依據。”成都太陽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張鳳說。

  拿出實招直面背后深層問題

  從古至今,婚嫁禮俗往往被視為一生中最重要的儀式之一?!秲x禮》記載: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多位專家表示,婚俗改革要取得成效,既需拿出實招,也要直面背后深層問題。

  首先,要積極發揮農村基層組織和城市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

  只辦一天酒席、吃農家大鍋菜、用車不超過6輛……2022年11月17日,邯鄲市肥鄉區田寨村村民牛荷飛和田帥盟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下舉辦了一場簡約的婚禮。調查顯示,肥鄉區村民婚禮操辦平均支出為2萬至3萬元,降幅高達76%至84%。

  為治理婚禮大操大辦和“天價彩禮”,肥鄉區制定節儉辦婚禮的參考標準,對席面規模、用車數量等都給予細致規定。此外,當地還成立了由村支書、村內能人組成的村民事務理事會,全程監督。

  河南省寧陵縣也積極推進行政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和紅白事監督小組,負責各村婚喪事務的操辦,切實發揮服務監督管理作用。

  此外,要警惕商業誘導的推波助瀾。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性別與家庭社會學研究室主任馬春華表示,婚禮市場各類商家利用人們“講面子”、搞攀比的心理,在婚禮規模、儀式包裝等方面不斷細化,進行商業誘導,加劇種種亂象。

  尤為重要的是,多位專家認為,要直面“天價彩禮”等陋習背后的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巾表示,在一些經濟條件欠佳的農村地區,部分適齡女青年外出務工后不愿再返回農村,進一步導致適婚女性數量減少。一些大齡單身男性及其家庭為完成“娶妻生子”“代際傳承”的目標,不得不通過高價彩禮,提升“競爭力”。這客觀上異化了彩禮原有傳統禮儀和情感表達意義。

  在馬春華看來,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缺乏穩定豐厚的經濟來源,彩禮還承擔著家庭經濟保障、養老補償、臉面攀比等多重作用,金額因而水漲船高,甚至出現“經濟越困難的地方彩禮越高”的怪象。

  馬春華認為,要摒棄陋習、形成新風,還要在深刻認識社會民情和文化背景的基礎上,重視“天價彩禮”背后的經濟邏輯,通過增加城鎮教育資源等方面供給,進一步推動就業、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的均衡化,減輕家庭顯性或隱性成本。

  三年實驗工作已進入下半程。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表示,下一步,民政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對實驗區工作的指導力度,幫助實驗區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提升能力,爭取再形成一批可學可用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經驗。同時針對實驗區已產生的好做法好經驗,民政部將及時總結推廣,并上升為指導面上工作的政策措施。

責任編輯:李孟展

相關內容

點擊排行

一级片xxxx39|国产精选午夜福利91在线网|国产一级特黄a片|2023最新一级A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