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港聞 > 正文

港電視臺及電臺未來六年新規 每周須播30分鐘國民教育節目

2023-02-15 04:23:30大公報 作者:賴振雄、鍾怡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特區政府制作了一系列國民教育的短片。

  政府宣布,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接納通訊事務管理局就三間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以及兩間聲音廣播持牌機構進行牌照中期檢討后提出的建議,包括在未來六年,有關持牌機構必須每周播放額外至少30分鐘關于國民教育、國民身份認同和正確認識《香港國安法》的節目。

  有教育界人士、立法會議員、演藝界人士表示,這是正確做法,支持在電視和廣播節目增加有關國民教育、國民身份認同的節目。

  三間免費電視(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香港電視娛樂和奇妙電視)與兩家聲音廣播(商業電臺和新城電臺)的牌照有效期均為12年。按照相關法例規定和牌照條件,當牌照有效期已達到一半,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須進行中期檢討。

  議員及教育界齊支持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通訊局認為持牌機構提供的服務大致符合公眾期望,各持牌機構在牌照首六年,大致能遵守各項監管規定。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接納通訊局的主要建議,在余下六年,持牌機構增加各自的本地制作節目,以及獨立本地制作節目數量的新承諾。

  通訊局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各持牌機構每周提供兒童節目的總廣播時數減半至14小時,以及取消指定播放節目須“完全屬香港本地制作”的規定。

  此外,除了現時規定每周播放時事節目的時數外,持牌機構須在“時事節目”類別,每周播放額外至少30分鍾關于國民教育、國民身份認同和正確認識《香港國安法》的節目等。

  香港德育及國民教育教師協會主席杜家慶表示支持,認為這是一個向大眾推廣國民教育的好機會,而且免費電視受眾面廣,相關機構亦有責任去做這件事。

  高志森:用心制作最重要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成員陳凱欣認為,香港屬國家一部分,國民教育可從小灌溉,讓學生加強身份認同,支持電視和廣播增加相關內容。著名導演高志森也認同增相關內容,他又認為,制作相關節目最重要是“用心制作”。

  專家:節目宜有趣易懂有用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國民教育節目應該加入互動元素,避免只是“照稿讀,再加配香港風景”等沉悶手法。有教育界人士關注節目播放時段,建議節目內容應有趣、易懂、有用,可透過問答比賽、街訪等形式增加互動性。

  議員:讓年輕人參與其中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成員陳凱欣認為,現時有關國民教育、國民身份認同和正確認識《香港國安法》的節目,很多流于“說教式”。她建議制作加入互動元素,例如與中小學合作,由學生制作專題報告,或類似學校常識問題比賽的形式,提升節目趣味,讓年輕人參與制作或參賽,可增加身份認同感。

  香港德育及國民教育教師協會主席杜家慶說,有趣、容易理解及有用的內容,才能吸引年輕人的注意。

  杜家慶建議《香港國安法》相關節目可從大灣區進修、生涯規劃相關內容入手,以比賽形式讓學生應用國安知識;甚至可以讓學生分享觀點。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校長、教育評議會主席蔡世鴻關注,若是下午3、4時播放節目就沒人看,效果也差一點。他建議節目透過街頭隨機訪問學生有關香港國安法的問題,然后公布正確答案,讓學生印象更深刻。電視臺也可考慮邀請年輕人偶像出演情景劇,吸引年輕人注意。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建議考慮配合公民科內地考察路線設計節目內容,讓學生學以致用。

  導演:可每日播五分鐘短片

  著名導演高志森建議國民教育節目以短視頻方式,每日播放五分鐘,結合日常生活或衣食住行,以短劇或介紹形式,而短視頻更方便在網上平臺播放,方便觀看。

相關內容

點擊排行

一级片xxxx39|国产精选午夜福利91在线网|国产一级特黄a片|2023最新一级A片在线观看